语文周记

时间:2024-05-22 23:06:15
有关语文周记范文合集五篇

有关语文周记范文合集五篇

时光飞逝,如梭之日,转眼一周又过去了,这一周内让你有什么启发呢?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周记里了。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周记5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语文周记 篇1

一、 课改应以赞许的目光、语言,以民主、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

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,人类的本性之一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。赞许具有伟大而神奇的力量,不容忽视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耳指出:“赞许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,就像阳光一样。没有它,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。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,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。而我们自己吝啬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。”所以,教师首先要经常善于发现并肯定每个孩子身上不断闪耀着的亮光,即使它很微弱,相信在你的感召下,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强烈而炽热。

新型的课堂应关注老师和学生、学生与学生这两种关系的处理,走出条条框框,让师生的情感、态度、认识走进课堂。课堂不应以教师的“教”为主,也不应以好学生的“说”为重,而是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、老师画龙点睛的教学相长

1、“严肃”并不是老师的代名词。教师课前送学生一个微笑,消除学生心理障碍;“讲台”也不是老师的主阵地。走进学生中,穿梭于课桌间,才是课堂最美的布局。首先,教师要摆脱教参的“枷锁”束缚,不再做教参的奴隶,“把书上的话和作者的话向学生宣读”,也要转为引导学生通过学教材内容而获得学习方法,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感受美、欣赏美的情趣。同时,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,允许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,与学生共同探讨,平等交流,一起争鸣,使语文课堂不再有权威,不再有条条框框,让师生的情感、态度、认识真正地走进课堂。如此一来,定会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。

2、如何在课堂中既要体现全员参与,又要把握好时间问题,小组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。之前,小组应选好中心发言人(可每次调换),在小组讨论过程中,中心发言人应认真听取组员意见,然后归纳总结,反馈给老师和同学,使课堂“形散而神不散”,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。

3、教师课间和学生做游戏、谈心,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。并且让学生以课堂学习小组的形式经行游戏比赛,增进组员之间的团结力和协调性,为课堂发言做好铺垫。

二、课改应以培养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

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有力地应对上级考试,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掌握基础知识的讲读课的研究中。其实,提高阅读能力,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,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,也是语文课改的目标所在。

阅读课尤其是课前预习,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,它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,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,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会显得十分渺茫,无从下手。所以,明确要求、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是学生自学的前提和保障。

第一步:读准字音。

课文是由一个个鲜活、生动的`汉字组成的。在阅读中,学生通常为了顾及对主要内容的了解,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不去查字典,不研究,只是囫囵吞枣。这样,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,就文章内容而言,也是一知半解。因此,在初读课文时,教师必须让学生一字一句的读,要真正做到掷地有声、顿挫抑扬。如此一来,学生既积累了知识,又养成了认真阅读的好习惯。

第二步:读通句子。

读通句子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核心环节,但其关键在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。在许多课文中,一些关键词对文章中心的揭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。例如,五年级的《学会看病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“时间艰涩地流动着,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”,其中,“艰涩”表示时间过得很慢,母亲(作者)内心承受着痛苦的煎熬;“忐忑不安”是指母亲(作者)心里十分慌乱,害怕儿子发生意外。词语解释了,句意自然就清楚了,文章所揭示和赞扬的“母爱”主题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一般,理解文中词语的方法有:(1)查字典;(2)换词理解;(3)联系上下文,就语境反复品读、琢磨。

第三步:读出感悟。

在上述两遍读文中,学生已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,并且基本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。在此基础上,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带着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去读,然后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来,再反复朗读,最后将体会到

的感受真实地写在句子的旁边。这样,便使学生做到了由被动阅读到主动体验的情感角色转变,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。

第四步:读出有价值的问题。

读懂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,但就大语文的精神而言,在教学中还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。所以在学生自己学文的时候,除了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之外,还应该结合文章中心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不懂的问题。

例如,在教学《慈母情深》一文中,学生就“母亲大声说:‘我很高兴他爱看闲书’”提出质疑:“题目中说是‘慈母’,但她为什么要大声说话,是不是生气了?”这个问题就提得很有价值,因为“大声”一词既反映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,又表现出了她因儿子爱读书而内心无比自豪的情感。所以,学生在提问的同时其语文理解能力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升华。

所以,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,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课文能力的培养,做到有的放矢,让学生清楚先干什么,再干什么,循序渐进,层层深入。长此以往,就会形成一种模式,养成一种习惯,也就为学习找到了钥匙,插上了翅膀。

三、课改应以巧妙、合理的教学思路设计为关键

课堂上,教师如何做到心中有“术”,并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神来之笔,提高课堂效率?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授课成功的关键。只有巧妙的构思,因材施教的策略,才能解决重点,突破难点,才能化繁为简,化难为易。例如,《自然之道》一课篇幅冗长,内容深刻,如果串讲起来既费时又不透彻,于是,我从课文的中心入手,先让学生通过读文找到令自己揪心而又痛心的片段和情景,他们很自然的勾出“一只鸟遇难和数十只鸟遇难”的语句,然后再请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,前因后果,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了,这样,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。另外,在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》一课中,我采用了分散。铺垫。两种策略。因为是阅读课,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知识点,然后再相机引导汇报交流,这样就提高了兴趣也分散了难点。课文的重点在于怎样二字也就是变化的原因,所以,我在恶劣的现状方面下功夫,探索原因的欲望便油然而生。

语文周记 篇2

这天是星期天,所以我们一家和小表弟去黄河滩,我的老家在南陈,离黄河滩很近。

到达目的地,迎面吹来一阵凉爽的风,再加奔腾的河水,真是如诗如画啊!走在河边的石头上,就像走在花花的地毯上,远处的羊群正津津有味的吃着青草,可我那淘气的小表弟,顾不上欣赏这幅美景,就在一边玩起小石子,他把石子聚又散散又聚,显得很高兴。

我走到他身边悄悄地对他说:“走!姐姐带你去个好地方!”他睁大眼睛,问:“舅舅、舅妈去不去?”“当然去!”我笑眯眯的说。我们来到树林后面的水边,水是从黄河中流出来的,一条很窄的小溪,表弟高兴极,蹦蹦跳跳的,跑到溪边玩水去,而我、爸爸、妈妈则要去做饭,我负责捡柴,爸爸负责生火,妈妈负责煮饭,表弟看跑到我身边,好奇地问:“要我帮忙吗?”“当然你只要帮姐姐捡小树枝就好!”说完我们就开始行动,一根、两根、三根……不一会儿,我就捡一大把,再看看表弟,他的小手都拿不住,爸爸拿着我们捡的柴,摆成一个圈竖起来,再找一张报纸,然后点燃,把报纸放到柴堆里,轻风一吹,火旺起来,紧之后妈妈过来,她把锅往上一支,倒进水,“咕嘟咕嘟”水开,妈妈放入面条,加入调料,真香啊!我和表弟的口水都流出来!我俩咽口唾沫,耐心等待,十几分钟后,附近弥漫着香气,我们一人要一碗,三口两口就干掉,“嗝!嗝!”我和表弟的饭量不相上下,我吃三碗,他吃两碗,吃饱喝足后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!

这次旅行令我难忘,这不表弟又闹着我去黄河滩呢!

语文周记 篇3

我的记忆最深刻的老师是教我们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——盛老师。她有一米六的个头,瘦瘦的,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,还有一双“千里耳”,每次上课时,只有有谁在讲悄悄话,她都能听见。

相信大家都有犯过错误的时候,我也不例外。记得那是我刚上一年级,还很不懂事。在幼儿园里,我们从没写过作业。上小学后,高老师布置我们写作业,我总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。起初我勉强能完成老师的作业,后来,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:不写!

第一次没写作业去学校的时候,我整天忐忑不安,可是老师竟然没有发现我没写作业,我暗暗庆幸。就这样,一次、两次……我渐渐养成了不写作业的习惯。

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。有一天,我又没写作业,被盛老师知道了。我心里害怕极了,心里想:“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。出乎意料的是盛老师没有没骂我,耐心地在班级给我们讲起了故事:从前有一个孩子,他的爸爸妈妈为了养家糊口,辛辛苦苦地在泉州工作,为了让他读最好的学校,把他送到城里来读书,可是他却不写作业!”盛老师又问大家:“这样的孩子对不对呢?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不对!”……

下课了,我去办公室找盛老师,对她说:“老师,我再也不敢没写作业了!”盛老师说:“知错就改,还是好孩子,老师相信你不会让父母失望的……”

盛老师就是这样的,当我们犯错误时,她总是能循循善诱,她真是我的好老师。

语文周记 篇4

《蘑菇该奖给谁》在教学生中,我首先问孩子们题目就是一句话,应该加什么标点符号?孩子们一看就知道。指导孩子读课文,并读出小黑兔“得意、不服气”的表情,和小白兔“难为情”的语气,全文的中心就是最后一句 “因为小白兔敢和高手比呀!”,所谓高手,指的是技能特别高明的人,课文指的是骏马。兔妈妈把蘑菇奖励给小白兔,就是因为他敢和骏马这样的高手比赛,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,学生通过朗读明白:敢和高手比才是最出色的。

《骑牛比赛》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,课文中描写了一位骑手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训练得来的,在教学时,通过指导朗读,结合课文插图,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,如:“特别、兴致勃勃、挤满”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,最后,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借助插图的画面,来帮助学生体会、感受,“骑手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”的意思。让学生自己体会,印象更深刻。

语文周记 篇5

以前,我看过一则小笑话,《称呼在变化》,内容如下;我视力不好,戴上了眼镜,三年级时,又陌生的老师来上课,举手时,老师说:“请那个带眼镜的同学来回答。”六年级时,陌生的老师上课,举手时,老师说:“请那个带眼镜的女同学来回答。”初一时,老师说;“请那个第一排带眼镜的你同学回答问题。”初三时,我改戴了隐形眼镜,老师说:“请那个没戴眼镜的同学来回答问题。”

作者说了,三年级时‘请那个带眼镜的同学来回答问题’,证明他们班只有他一个人戴眼镜,六年级,“请那个带眼镜的女同学回答问题。”说明他们班男生女生都有戴眼镜,初一时,老师的话变成了‘请第一排戴眼镜的女生回答问题。’证明他们班每一排男生女生都有戴眼镜。初一时,变成了‘请那个没有戴眼镜的女同学起立回答。’那么,他们班就只有他一个人是没戴眼镜的。

同学们,这仅仅是一则小笑话吗 不,他反应这一个社会问题,大家有时候周末玩电脑,看电视,会严重影响视力,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把!

《有关语文周记范文合集五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